大家都知道google搜尋結果的排序是依照google page rank,又稱做google的品質分數,而購買關鍵字排序時,可依出價而決定排列順序,出越高價的排在越前面…不過前半段是對的,但後半段是錯的,並不是一出價的高低而決定是否排在第一順位,如果是這樣,那麼第一順位永遠都是大公司才有辦法出的起,小公司就永無翻身之日了,但事實不是這樣,接下來我就會各位詳細的說明。

說穿了,google搜尋結果的排序是取決於google page rank (品質分數)和競標價格,至於google page rank網路上已經有很多人都有教導該如何衝高那分數,也有很多公司專門在做這種業務,其實還有一種分數就是網站質量得分,影響質量得分的,主是以網站的加入時間,以及網站的更新速度…等。

另外google的競標價錢設定的跟一般不一樣,並不是設定每次被點擊廠商需要付多少錢,而是設定每次被點擊時,最高只會扣多少錢的設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那是因為google計算每次點擊的錢並不一樣,也就是即便你出的每次點擊的價錢很低,但是你的網站做的不錯,質量分數很高,經過運算之後,你的網站排序還有可能會出現在最前面,甚至好一點google還會主動把從原本在右側的版位幫你移到正上方的黃金版位並以黃底標示,而這麼好的黃金版位可不是有錢就買的到,必須被google計算過後符合標準才會出現在那邊的,那麼詳細的計算方式為各位解說如下: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直以來Facebook的快速成長莫過於能精準地將週遭認識的人拉進來,通常Facebook都是透過分析彼此間共同認識的朋友群和具備同背景資料(如同一所學校或是公司)的方式來推薦其好友名單,如此一來,雖然Facebook封閉式的架構是有別於MySpace開放式的架構,但以精準的朋友推薦快速地讓Facebook累積會員而打敗MySpace。不過最近發現Facebook還有一個更酷的功能,就是可以讓使用者自己設定照片中的人物是誰的功能,設定完之後,點選照片上的名字便可見到此人所有的相關照片集。

在好幾年前,以圖找圖和以輸入文字來找圖的功能很多人都在研究,但總限於實驗室的研究,且準確度不高,因為程式要比對判斷圖片並不容易,除了複雜的演算法外,同時也需要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雖然在四五年前我即在一些國外網站有看到這樣實驗功能的網站,但玩個一兩次便因為準確度和資料量不多而失去興趣,後來直到我看到Google將YouTube改造成可自動比對影片中的音樂是否有侵犯版權,此時開始覺得一些原本只能待在實驗室中的演算法和研究慢慢可以成熟到商業化。

以上那些都僅限於某個單一目的和功能,而此次看到了Facebook可以為照片加上註解的功能,頓時突然想到,如果可將此功能改成人臉自動辨識功能卻,只要你上傳了合照上去,或是有人物頭像的照片上去,Facebook會自動地將照片中的人物以白色框框註明並且註明此人名字是什麼,即便有一張照片有十個人像的大合照或是側面照,再利用Facebook自己的資料庫所有的照片和人脈關係進行比對,便可產出極為準確的標示,如此,除了正確地標示出來外,在照片的正下方也列出來有照片中有出現的那些人人名,點選人名後,又可連到那人在Facebook的網頁和照片集,這種這徹底地結合圖像辨識技術與SNS概念的服務,營造出讓其他網站難以跨越的障礙點。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把論壇定位成社群網站,但隨著Web2.0的興起,開始有人將部落格和網路相簿等網站定義為社群網站,而網路行銷以往都是將預算下在某幾各大型入口網站或是新聞網站,現在也慢慢地轉成下在部落格等社群網站,而到底哪種類型的廣告成效比較好呢? 早期大家一定會認為是入口網站,現在應該蠻多人會說是社群網站,不過,有一篇美國的研究指出,社群網站的網路成效低於一般網路廣告成效,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 接下來我分析如下:

雖然國外那邊文章並未對於社群網站做定義,因此我個人認為這樣會有所失準,而何謂社群網站,在此我將社群網站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為有特定目的或是特定族群聚集之網站,如數位視野是以討論相機為主、Mobile01是討論IT類產品使用心得為主、手機王是討論手機為主;另一類就是如twitter、facebook、部落格、網路相簿等主要提供給網友們進行心情和週遭生活分享與朋友交流的社群網站,雖然這兩類都為社群網站,但是就以網路廣告Banner的點擊率而言,的確會遠低於一般Banner的廣告成效,例如一般網路廣告成效的點擊率為0.2%,但是上述那兩類的社群網站的網路廣告點擊率可能會低到0.02%。

不過換個方式來看,網路廣告成效不能只單單看點擊率,而是要看是否能吸引到真正的目標族群以及真正會購買或是對自己網站以及產品帶來助益的後續行為,而此時,而點擊之後所產生的後續帶來助益成效就屬於第一大類具有特定目的或是特定族群聚集之社群網站的成效最好,其遠高於第二類的進行心情和週遭生活分享與朋友交流的社群網站,再來就是一般網站的後續帶來助益成效,不過第二類的社群網站後續效益成效跟一般網站的成效其實差不了多少。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witter和Facebook這兩個網站是目前全世界最Hot的、最夯的網站,尤其在媒體中更是大幅度被報導,Facebook被評估著未來可能取代Google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網站,而目前尚未有商業模式的twitter則自我評估著未來也將一年至少可賺進十億美元,這兩個近日來常被舉出來比較,就如同之前MySpace和Facebook比較一樣,而在第一次的MySpace和Facebook戰爭,Facebook似乎已經勝出並慢慢拉大與MySpace的距離,那麼twitter和Facebook呢? 接下來我就提出自己的看法跟大家分享。

Twitter在台灣比較少人使用,台灣大部分的人使用Plurk居多,說穿了,twitter的功能跟在Web1.0時代的小型聊天室或是小型個人留言版差不多,而twitter的興起起於因為經營部落格比較辛苦,轉而改成偏向於心情抒發的只能寫140個字的微部落格功能,不過說也奇怪,看似平凡無起的小功能怎麼會突然在近一年快速竄起呢? 也許大家會認為是因為功能簡單易用或是結合Web2.0的SNS功能,但是換個方向來探討,我個人認為主因是媒體的大肆宣傳導致,舉例來說,打響第一砲的莫過於有一次小飛機降落在紐約的一條河上,有一位網友利用twitter即時地報導給大家,並經由媒體的大肆報導這事件,因此奠定了twitter快速崛起的基礎,除此之外,往後媒體更大肆地報導有哪些名人在twitter經營,報導前景會有多好,因此吸引很多好奇的人進而去使用而導致快速地成長。

而Facebook呢?大家普遍認為Facebook因有為數眾多的API套件而快速成長,例如台灣最熱門莫過於透過Facebook玩農場了,如果要論Web2.0的SNS,我個人認為Facebook發揮的最淋漓盡致,最準確。Facebook的成功我個人認為除了媒體幫忙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精準地做到人與人互動所產生的情感交流與關係聯繫,透過各種Gadgets(尤其是以遊戲類和心理測驗類的Gadget)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讓人不知不覺地就會被黏住在上面久久不能離去。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很多廠商會透過網路行銷或是傳統媒體行銷來刺激消費者購買,而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也有越來越多的網站直接在他們自己的購物網站中提供評鑑和留言的機制來輔助消費者購買,甚至更有一些網站專門提供評鑑機制,讓大家很對於某些產品來下評鑑,但是,從BuzzLogic所做的研究所指出,部落格裡的文章似乎已變成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重要採購依據。

這一篇文章是BuzzLogic網站中的新聞稿看到的,是針對兩千多名美國民眾所做的調查,雖然是針對美國地區而統計的調查,不過就我觀察周遭一般對於電腦使用能力普通的友人,發現這些統計還蠻適合套用在台灣民眾的,真的慢慢發現周遭友人如果要去找吃的,找玩的,幾乎都是找部落格文章,看裡面的介紹和照片而做最後的決定,我想會產生這樣的變化除了蒐尋引擎把部落格的文章搜尋後的排序放在比較前面,讓消費者每次都先找到部落格的文章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部落格中比較有詳盡的照片和敢說壞話的心得分享吧!! 如果這種評鑑和留言放在一般購物網站中或是特地成立的比價與評鑑網站,通常網站管理者為了跟廠商打好關係以便拿到廣告外,通常不敢得罪廠商而讓使用者可以盡情的留下最真實的感受。

前面講了這麼多我個人的見解,接下來就挑幾個我個人認為比較有趣的數據來跟大夥們分享:有56%的消費者認為部落格文章為主要了解產品資訊的來源;有52%的消費者認為部落格文章在關鍵時刻讓他們決定主要購買的依據;有21%的消費者因此決定了購買那份部落格文章中所推薦的產品;有7%的消費者因此立即採取行動馬上購買了產品;有31%的消費者主要透過部落格看IT類產品訊息;有15%的消費者主要透過部落格查詢吃喝等娛樂相關訊息;有12%的消費者主要透過部落格查詢旅遊相關訊息;有25%的消費者認為他們信任出現在部落格中的廣告。( 文:張耿益 )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這個點閱率成效統計的文章可以提供給要刊登廣告的廠商或是要透過BlogAD、BloggerAds、Google AdSense來替自己的部落格賺錢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而這三個跟一般我們常見的Banner廣告成效比起來到底哪個比較好呢? 大家一看到通常第一個認知應該是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成效最好,因為Google是針對文章內容而給於最適當的廣告內容呈現,但是...答案是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成效最差,這這這...怎麼會這樣呢?

如果就以成效比來說,單純以同一個網站,同時擺放上面三者的廣告內容,其成效為BlogAD點閱率約等於0.2%~0.3%、BloggerAds點閱率約等於0.2%~0.3%,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點閱率約等於0.1%~0.15%,上面這三種是目前國人最常申請並擺放在自己部落格中的廣告,BlogAD和BloggerAds很像,都是根據廠商希望將自己的廣告放在哪一類型的部落格而呈現的,而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是根據文章內容而去呈現出來的,這三者為何會有這些差距,我想主要的原因在於BlogAD和BloggerAds都是使用區塊比較大且Flash式比較豐富廣告來呈現,通常可以吸引到比較多好奇的網友點閱,而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因該是已經被用爛了,大家看到那廣告自然就會跳開而忽略,所以如果你是部落客,是要靠擺放廣告來賺錢的,那麼我比較會推薦使用BloggerAds,再來是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最後才是BlogAD,主因是BloggerAds會連曝光數都計費進去,即便沒有人點閱,或多或少也是會有一些收入。當然囉!! 如果以每次被點即可以賺到的錢,以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平均每次被點擊賺最多,再來是BloggerAds,最後才是BlogAD,不過光靠被點擊真的不容易賺到錢,所以整體而言比賺的錢,還是建議選BloggerAds。

但如果你是要購買廣告的廠商 買哪一個比較划算呢? 那麼我們就先假設大家都是買依點擊計費的廣告,這三家每次點擊成本依序是BloggerAds > 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 BlogAD,而我舉的例子是一般的,有些熱門的關鍵字價錢比較高,那麼每次點擊成本就會變成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 BloggerAds > BlogAD,如果要比較流量,比比看誰在同一個時間點內被點擊的最多次,以及曝光數,也就是會導入比較多的流量到你的網站,那麼就是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 BloggerAds > BlogAD,主因是Google AdSense for Content的廣告可以在全世界播放,對於整體曝光數來說,會遠高於BloggerAds和BlogAD,因此這兩種考量點是不同的,看看你是要找每次被點擊所付的錢比較少的廣告呢? 還是要著重於可以比較快速得到多流量導入呢?( 文:張耿益 )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大家應該常看到yes123求職網和wiwi商職網這兩家猛打電視廣告,突然讓我想到591租屋網的案例,591租屋網是我少數看到在電視上猛打廣告,然後從一個沒沒無聞的小網站到最大的租屋網,這讓我頗為驚訝,因為一直認為網站打傳統媒體的電視廣告是沒有效用的我,因為這案例讓我完全改觀,而我持續觀察每個時期的591租屋網網站設計、服務與功能,發現的確有他的獨到之處,設計真的很人性化,遠比其他租屋網站或是房屋仲介網站好多了,不過不論是求職網站和租屋網站都是屬於大眾化常使用的網站,因此透過電視廣告來宣傳也頗為合適。但是今天我們不是要講591租屋網,而是要講yes123求職網和wiwi商職網的行銷方式。

這兩家都投入大筆資金在電視頻道打廣告,剛開始yes123主打影音履歷似圖要營造出與104和1111間的不同,不過不曉得是不是發現成效不好,改學104和1111的廣告方式以優秀的人物想要求職當做主打點,並且主推一年只要4200的價格,遠低於老牌人力銀行的價格,試圖在這網站上殺出重圍,也許是因為yes123已經經營兩三年以上,所以資料庫已經有一些資料,此時在加上經濟不景氣時廣告強力促銷,並且在網站上主打心理測驗分析求職者特質,以及使用介面還算符合一般人使用習慣,整體流量和履歷的增加量有顯著增加,看起來成效似乎不錯,慢慢地能拉近跟104和1111的距離。但是否能打敗104,這一點我仍不看好。

另一家wiwi商職網在電視廣告上主打著要在九個月之內打敗104,剛開始看到時我還真的嚇到,深深被他的廣告給吸引,覺得廣告簡潔明瞭,非常棒!! 但是…當我到wiwi求職網之後,就……,嗯!! 我想wiwi先想辦法打敗yes123會比較務實點,雖然我看到很多網站對於wiwi的操作動線上設計頗為讚許,但我只能說如果以一般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可能不是一個好的設計,主要是跟我們一般認知的求職網站差異太大,會造成很多人還要花一大段時間學習動線。不過這還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裡面的資料太少就急著打廣告,即便電視廣告吸引到很多人來看,但是只要一發現裡面空空無也,通常網友們就會失去信心而不願意前來,這一點yes123就比wiwi好多了,yes123是等有一定基礎後才去打電視廣告。另外wiwi還特別強調他們擁有最強的技術團隊,這一點更讓我深覺這個網站要成功就更難了,我不是不看好技術人員,最早我也是技術人員出身的,且認識非常非常非常多的高強程式設計師與技術人員,但是一般過於技術高強的人員常會陷入技術的迷思中,而忘記考量到大部分的人是不太懂電腦與網站操作的,以及忘記考量到經營網站除了資本之外,最重要就是要了解使用者心裡(不是以網站管理者和網站經營者去思考),例如信賴感、安全感、溫暖、互動、熱鬧、獲得需求…等等心理層面因素。因此我對於這網站…唉!! 可能要非常非常非常地努力以及大大地更改方向才有一點機會。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一般網路Banner廣告常見的有方型、直立式長條型(又稱摩天輪式廣告Banner)、橫條型(一般常見的橫幅廣告Banner),這幾個大家最常用的莫過於橫幅廣告Banner,不論是用在相關網站連結或是首頁最上面的都是大家最喜歡用的,但是如果要說的話,就以同一種廣告內容,放在同一個網頁區塊中,其被點擊率成效比分別為方型 > 長條型 > 橫條型,其針對其他更進一步的說明如下:

網路廣告Banner最早是只有橫式為主,隨著時代的演進,網站為了善用版位進而開發出摩天輪式廣告,但又隨著搜尋引擎的盛行與部落格的盛行,大家開始在文章中間置入方型廣告。

一般常見的88 x 32的橫幅廣告Banner不討論,這次只針對一般而言常見且尺寸很大且價錢很貴的方型 ( 300 x 250 ) 、 長條型(160 x 600) 、 橫條型(728 x 90) 這三種,這三種通常價錢為橫條型(728 x 90) > 方型 ( 300 x 250 ) 、 長條型(160 x 600),由此可見網路廣告效果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價錢越貴越好,至於是何種原因呢? 我想可能跟長久以來的使用者印像有關係吧!! 現在的使用者一看到橫幅式Banner眼睛自動就會跳過去,而摩天輪直立式廣告通常都設計的很活潑生動,因此比較會吸引使用者好奇而去點閱,至於點擊率最高的方型因位通常都是被擺在文章的正中間,且整個區塊比較好呈現整體廣告要表達的內容,因此不論在使用者滑鼠不小心誤點的比率和看到廣告內容而被吸引後點擊的比率上皆比前兩者高。( 文:張耿益 )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落格行銷已經越來越流行了,不!! 應該說已經開始慢慢退流行,取得代之的是如twitter和Plurk的微部落格行銷,雖然如此,傳統的部落格行銷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要如何統計部落格行銷的成效呢? 大部分的人會採計文章被瀏覽次數、引用數、回應數這三個數據來當作成效,不過就只有如此嗎? 當然不是,我個人認為部落格影響的效用不止如此,應該採用更多其他數據來證明其影響力,在此我提供的方式如下:

透過搜尋引擎來找到有多少個網頁連結到部落格行銷的文章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google搜尋列還有Yahoo的搜尋列輸入"link:您的部落格行銷文章網址",之後右上角會出現總共被找到幾個網站有刊登您的那邊文章。當然囉!! 找出來之後你還可以到那些網站來看看你的那篇文章在別人的部落格中被瀏覽數與回應數,如此一來,你將發現統計數字瞬間往上爬,這也代表你的文章是否受到大家的認同。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一篇針對目標族群提出了幾個建議網站,那麼找到對的目標族群通常會結和一些時事來搭配著行銷,不過每次都拿政治等國家大事來搭配行銷未免太無趣,既然要進行網路行銷,那麼就一定要講一些目前網路上最流行的語言和宅男宅女們溝通才會無礙,不過要拿哪些話題才能引起他們的話題或是讓他們注意呢? 一般人都很難切入,在此提供幾個網站或是RSS,只要大家常去那些網站或是訂閱那些RSS,那麼你幾乎可以成為一個網路時事達人囉!!

批批踢telnet://ppt.cc
上一篇文章有介紹到,這邊仍要重提,當然囉!! 不同的議題要到不同的討論版去,不過有個討論版倒可以常去,那就是八卦版,正如其名,很多小道消息都會從那邊過來。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我們在進行網路行銷時通常都需要找到正確的目標族群,不過一個人懂的有限,不可能知道每一個目標族群他們常在哪些網站,因此身為網路行銷的你,提供幾個可以以協助我們可以花最少的行銷預算達到最大的行銷成效,不過在茫茫網海中要如何找到呢? 在此我列幾個網站可以幫助大家比較快速找到自己要的目標族群,如下:

上網族http://www.pig.tw/
這個網站以前叫做豬眼網,現在改成上網族,很貼心地幫大家進行分類,方便大家可以在最快速的方式找到有哪幾個網站是不同目標族群較大的網站,不過這個地方比較無法查到更細部的目標族群,例如青少年且喜歡溜滑板等等諸如此類的目標族群。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營網站一陣子通常都會重新拿出來檢視一番,看看哪些需要進行調整,但每次調整都是看到某個問題點,才去解決那個問題點,修改到最後,整個網站會變成四不像,流量和營收不進反退,為何會這樣呢? 最主要是因為太熟自己的網站而產生盲點,無法以比較全面性的角度來看網站問題和未來整體發展方向,今日我擬了一份網站經營企劃書大綱範本,方便大家可以擬清問題點並解決,當然囉!! 如果你不是網站經營者,而是準備要創立一個網站的人,也可以把這份企劃書修改成創站企劃書囉!! 而我更建議如果每個網站成員(不論技術人員或是企劃行銷人員)都能寫出這樣的一份文件,那麼對於整個網站經營團隊未來發展會更有向心力。( 文:張耿益 )

1. 自己經營的網站介紹
    甲、 目標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上回以上上回已經針對經營網站時常遇到的侵權問列舉常見的20個案例,( http://bluenet.pixnet.net/blog/post/28588205http://bluenet.pixnet.net/blog/post/28642069)今日繼續把最後幾項案例列完。( 文:張耿益 )

1. AAA公司出資聘請胖虎從事研究開發出一套程式與小荷於非工作上職務所完成之發明產品,這幾個人中,AAA公司、胖虎和小荷是擁有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但是若小郭於工作上所完成之發明是不具備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請參照著專利法第77、78條。
查閱內容: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回針對經營網站時常遇到的侵權問列舉常見的10個案例,( http://bluenet.pixnet.net/blog/post/28588205 )今日繼續列出其他案例。 ( 文:張耿益 )

1. 林老師在辦公室裡打開電腦,發現學校網站遭到不明駭客破壞,網頁上出現許多不堪入目的色情圖片。經校方報案,查出在某公寓1名16歲高中生的電腦中找到了相關的駭客程式。此名高中生若是電腦駭客,那他觸犯了刑法第358、359、360這三條法律的入侵電腦罪、破壞電磁紀錄罪與干擾電腦罪。
查閱內容: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列特別針對經營網站時常遇到的侵權問題整理成這幾篇,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瞭解,我會列上一個模擬案例和列出違反哪一條法律,以及刑責是多少,而這些可是有請教過法律專業人士確認過的哦!!( 文:張耿益 )

1.Copy截取網路上別人的文章,然後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張貼發表的行為是屬於違反著作權法第91-1條。
查閱內容: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1B.asp?no=1J007001791-1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營部落格除了人氣流量大是給予我們創作的動力外,如果可以有額外的收入當然是最棒的,至於部落客可以有哪些管道可增加收入呢? 在此說明列舉如下,不過先跟各位說明,很多賺錢方式都是可遇不可求,或是看的到吃不到,通常取決於部落格流量夠大或是知名度夠高才有辦法,否則一般而言,經營部落格仍是不容易取得收入。

廣告
這是大家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廣告有分一般的Banner廣告或是如Google Adsense或是BlogAds。前者因為比較專業,且金額比較龐大,利潤極高,但要找到肯下單的業主和提供專業性的報表,這一部份大部分部落客較不擅長,且通常免費的系統也比較無法提供相對應的系統支援,因此比較少人使用。而大部分的人皆使用後者,雖然以CPM算起來相當不好賺,大部分的人可能一天都賺不到一杯10元飲料的錢,但簡單易用且不無小補是目前最推薦的作法,而後者也是唯一不需要靠大流量就可以賺到錢的方式。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引用一段從www.bosses.com.tw的解釋說明:在企業有五種重要的行銷工具,包括廣告、公關、促銷、直效行銷、業務人員,但一般企業常常會由不同部門負責,當有新產品上市,彼此無法互相配合。而整合行銷往往以產品為中心,將公司內部的相關資源作有效的整合,並以專案方式管理之。而這些整合的關係也會隨著產品的替換而改變。 它和一般行銷最主要的不同在於,一般行銷的組織或作業模式不會因為產品的改變而改變,但是整合式行銷會因為每次產品或行銷方式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有一位學者針對彼此差異性製作一張表格如下: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在網路行銷越來越盛行,如果一個行銷活動單靠網路來進行行銷是否可以達到最大效益呢? 我個人認為並不會,換個對象來說,如果你是屬於網站經營者,獲利模式除了賣網路廣告外,最好再多家整合行銷的服務提供,這樣更可以讓業主掏出更多的$。不過為何整合行銷可以有這麼多好處呢?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不同人常接觸的媒體並不一樣,至今沒有一個媒體可以涵蓋住所有人群,因此,如要讓整體行銷效果更加擴大,那麼整合行銷是不可不去重視的一種行銷方式,不過整合行銷是什麼呢? 說明如下:


「整合行銷」是將所有與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訊息來源加以管理的過程,使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接觸整合的訊息,產生購買或採納行為,且維持品牌忠誠(Dr. Schultz, 1996),窄義的來說偏重於傳播工具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大家為了讓自己的網站被搜尋結果排名在前面,一直很積極地研究SEO,研究哪些關鍵字是大家比較常查詢的,以利在自己的網站上多放那些關鍵字,好讓大家比較容易搜尋的到,為此,我們常會藉助Google Trends和Google insights來輔助我們當作參考決策,但是Google Trends和Google insights的熱門關鍵字只能看出趨勢,不易了解真正被搜尋次數,且其中熱門搜尋國家和地區還是採用相對比較值,如此更無法真正得知此關鍵字的熱門程度,只能看出相關熱門程度,那要如何得知真正的熱門程度呢? 請見下列分享:


Google有提供一個很棒的工具,可以查詢每個關鍵字在全世界各地或是當地被查詢絕對總次數、有多少廣告客戶已經購買此關鍵字、預估此一關鍵字的價錢為多少(平均每次點擊成本)、此關鍵字過去一整年的被搜尋趨勢圖分析、最大搜尋量出現在哪一月份、相關關鍵字的字詞組合為何? ...等,這些的統計分析比Google Trends和Google insights還要確實與實用,其網址請見: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有很多網站提供網站價值和流量的換算方式,今日就整理列表供大家參考,當然囉!! 每家網站設計的原理都不一樣,所以換算出來的價值也不一樣,不過換算出來的價錢真的可以賣的這些行情價嗎? 這可不,還要看看是否有人願意買,以及願意出多少錢來買,那些換算的方式大多參考國外一些網站被併購或買下的價錢來換算的,然而國內市場因為比較小國外比較不重視,鮮少有人肯買國內網站,這些就讓大家當作參考吧!!


http://www.yourwebsitevalue.com/

blue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